• <nav id="wwie8"></nav>
  • <nav id="wwie8"><u id="wwie8"></u></nav>
  • <menu id="wwie8"><tt id="wwie8"></tt></menu>
  • 第一經濟網歡迎您!
    當前位置:首頁>金融動態 > 正文內容

    21深度丨視覺中國“版權門”里的是非曲直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雷晨 實習生李付川 北京報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時隔四年,視覺中國(000681.SZ)再度陷入沸沸揚揚的“版權門”。

    8月15日,重慶星空攝影師戴建峰使用自己拍攝的照片卻被視覺中國告知侵權一事沖上熱搜。隨后雙方先后公開回應,針對侵權問題各執一詞。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視覺中國近年來多次因圖片版權糾紛被置于風口浪尖。

    2019年,視覺中國曾上演一場轟轟烈烈的“版權門”,后因平臺管理存在嚴重問題被有關部門要求整改。

    8月17日,多位律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判斷孰是孰非需要明確視覺中國是否對戴建峰作品具有銷售權、維權權利,這兩種權利不應混為一談。

    圍繞公司是否同時具備上述兩種授權的問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向視覺中國發去采訪提綱,但截至發稿未獲得回復。

    風波緣起

    8月15日下午,戴建峰@Jeff的星空之旅在微博發文稱,他接到視覺中國的電話與郵件,稱自己在公眾號中使用過的173張照片對視覺中國造成侵權,需賠償8萬元。

    在戴建峰看來,這并不合理,因為所謂“侵權照片”都是自己拍攝的作品?!安恢牢业淖髌吩趺闯闪艘曈X中國所有的版權,還要我賠償,干了十幾年第一次遇到?!?/p>

    根據戴建峰展示的郵件截圖,視覺中國稱:“近期我司通過監測發現,在貴司微信公眾號、網站的使用場景中,未經授權使用173張我司擁有著作權相關權利的視覺作品。經在我司版權管理系統對比核查,尚未查詢到上述視覺內容的任何授權記錄?!?/strong>

    他提到,視覺中國方面給了他兩個解決方案,限期8月18日前回復。一是雙方合作,戴建峰公司以單價300元的價格購買不低于已使用數量(173張)圖片,單價每張300元,合作期限為1年。合作協議簽訂后,之前使用圖片可免責。第二種方案是雙方和解,戴建峰公司向視覺中國支付圖片費用,每張500元,總計86500元。

    戴建峰發現,被視覺中國認為侵權的照片中,最早有10年前拍攝的照片,大部分是他自己拍攝的,其余均獲得拍攝者授權,不應構成對視覺中國的侵權。而他所拍攝的所有照片都不涉及與視覺中國的合作。

    他還注意到,朋友的公司也使用了這些照片,近期也接到了視覺中國通知侵權的電話。令他疑惑的是,視覺中國從哪里獲得了他的照片并進行銷售,以此起訴了多少公司,又獲得了多少收益?

    據悉,戴建峰的相關作品在視覺中國官網上可選擇“試用下載”和“購買咨詢”,選擇試用下載后會彈出注冊頁面,新用戶注冊可獲一年使用下載權限,每月30張圖片。

    公司官網此前顯示,圖片作者來源為Jeff Dai/Stocktrek Images/Getty Creative,戴建峰確認Jeff Dai為其英文名。有意思的是,視覺中國在發給他的郵件中,還包含了一份Getty的授權書。

    值得一提的是,視覺中國給戴建峰的兩種選擇,要么合作,要么付費和解,這在網絡平臺引起了不少共鳴。

    多位自媒體從業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其與視覺中國合作前,也是“不打(官司)不相識”。

    版權紛爭

    8月15日晚間,視覺中國發文回應稱,關于微博上出現的公司與攝影師@Jeff的星空之旅之間的版權圖片問題,公司高度重視,第一時間了解情況并已經和當事人取得了聯系。

    視覺中國稱,經其初步核實,涉事圖片系該攝影師授權圖片庫Stocktrek Images進行銷售,Stocktrek Images又將相關圖片授權給Getty Images銷售。視覺中國作為Getty Images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合作伙伴,擁有對包括涉事相關圖片在內的完整的銷售權利,涉事圖片的銷售授權鏈條清晰完整。視覺中國將會繼續與攝影師保持溝通,妥善處理相關“誤解”。

    但戴建峰并不認為這只是一個“誤解”。

    8月16日早間,戴建峰轉發視覺中國微博并回應道,“我已與Stocktrek進行核實,Stocktrek明確告知我,視覺中國無權銷售我的作品,也沒有我作品的任何版權。Getty也無權將我的作品再次轉授”。

    戴建峰再度向視覺中國喊話,“到現在,你們依然在網上非法銷售我的作品,向我與他人謊稱你們擁有作品的著作權并索賠。請立即停止你們的侵權行為”。

    16日下午,華龍網致電Stocktrek公司,后者表示:一小時前視覺中國代表已致電該公司,公司也明確通知,需要從視覺中國網站上刪除戴建峰的相關作品。 對于下一步的計劃,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Getty平臺也將與視覺中國聯系下架戴建峰的作品。

    記者注意到,目前,視覺中國網站上已經無法搜索到戴建峰提到的相關圖片作品。

    8月17日,視覺中國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南方都市報采訪時表示:“攝影師把他這批作品授權給了Stocktrek,然后Stocktrek又把它整個圖庫的內容放在了Getty Images,視覺中國擁有Getty Images在中國大陸的全品類的代理銷售權。從法律意義上來講,或者從合同約定的意義上講,我們是有這批作品的銷售權利的?!?/p>

    該負責人還提供了一份溝通函件,顯示Getty Images在圖片引發侵權爭議后,經過內部核查,再次向視覺中國明確:截至目前,Stocktrek仍是Getty Images授權視覺中國代理銷售的品牌之一,且明確標注“可以通過代理商進行轉分銷”,這些作品中包括Jeff Dai(戴建峰)的攝影作品。

    上述負責人稱:“視覺中國通過獨家合作伙伴Getty Images,與Stocktrek Images的合作始于2006年,無間斷至今已17年。自2006年以來,視覺中國一直持續支付銷售 StocktrekImages的內容給Getty Images,最后一次支付時間為2023年6月?!?/p>

    至此,上述版權糾紛“羅生門”愈演愈烈,陷入膠著。

    是非曲直

    實際上,在攝影師戴建峰與視覺中國的“版權門”中,有兩個關鍵詞不容忽視,即“銷售權”與“維權權”。

    上海市律協知識產權業務研究委員會委員、上海七方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孫志勇也持有相近觀點,他發文指出,要確定到底是誰的“鍋”,需要明晰其中的兩個焦點問題,一是視覺中國對該攝影師作品是否具有銷售權利,二是視覺中國對該攝影師作品是否具有維權權利,兩者不能一概而論。

    從視覺中國的聲明來看,其稱“擁有對包括涉事圖片在內的完整的銷售權利”“銷售授權鏈條清晰完整”,但對是否具有維權權利只字未提。就銷售權利而言,從目前披露的信息來看,攝影師將作品授權給Stocktrek Images銷售,至于視覺中國是否從合法渠道取得上述攝影作品的銷售權利,取決于各方合同約定,以及授權鏈條是否完整。

    8月17日,江玉遠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亦表示,無論視覺中國是否屬于合法轉授權的銷售商,其因屬于Stocktrek Images分銷網絡下游的下游環節,其獲得的許可為普通授權許可,在未獲得權利人授權維權的情況下,其單獨對第三方發起維權缺乏權利基礎。

    江玉遠告訴記者,視覺中國一直強調其為Getty Images授權的代理銷售商,但未提供證據證明Getty Images有轉授權的權利,也未提供戴建峰和Stocktrek Images授權維權的權利。企圖用“銷售權”混淆“維權權利”,以Getty Images是Stocktrek Images的銷售商證明自己獲得合法許可,從著作權法授權角度講都是很不嚴謹的、缺乏證明力的。

    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知識產權律師游云庭也持有相似觀點,“看視覺中國的聲明,他們只有圖片作品銷售的權利,沒有圖片作品的著作權授權及相應的維權權利,他們向圖片使用者行使的是著作權維權的權利,要求對方就過往的使用行為支付每張數百元的圖片授權費用?!?/strong>

    他認為,這個行為的性質是無權維權,如果是出于疏忽的,則涉嫌冒名維權,侵犯了圖片著作權人的權利。如果是故意的,并且是該公司大規模普遍行為的,除了民事侵權外,則涉嫌欺詐或非法經營,可能被行政處罰。情節嚴重的,比如隱瞞維權事實,不向版權人支付分成費的,甚至可能涉嫌詐騙犯罪。

    關鍵詞:

    標簽閱讀